Netflix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 – 數據分析師的觀後感

現代生活被數位科技充斥,無論食 (Uber Eat, Food Panda)、衣 (各大線上購物平台)、住 (591房屋交易網)、行 (Uber, Tesla, Google Map)、育 (Wikipedia)、樂 (YouTube, Facebook, Line)。

這些工具確實讓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和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但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我們可以免費使用這些平台?這些科技公司如何獲取營收?

人們常說:免費的最貴Neflix透過《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 紀錄片讓我們重新反思早已習慣的網際網路利與弊。

[ 說在前面:觀後感是看完影片的主觀心得,所以會擷取有共鳴的片段並加上個人想法,並非專業客觀的影評。歡迎大家分享各自的心得!]

這部紀錄片分為兩大支線,一部份是藉由短片的方式將演算法具象化,並且透過一個家庭劇的方式讓我們從上帝視角看清現代人對網路上癮的程度,以及我們如何被記錄?如何參予演算過程?

另一部分是訪問 Google, Facebook, Twitter 等科技公司的主管前輩,讓我們了解科技背後的操作手法及他們對於網路的看法。

The Social Dilemma
Photo by visuals on Unsplash

只有兩種產業稱客戶為「使用者」非法毒品及軟體
There are only two industries that call their customers ‘users’: illegal drugs and software.

家庭劇點出典型網路導致的生活問題,全家人難得聚餐,卻各自低頭滑手機;先生下班後仍然不停接電話回訊息,讓想與先生聊天的太太感到被忽略;女兒在社群網站上發文,無意間開始與同學炫耀、比較、自卑的無限循環;兒子一開始想透過社群網站追暗戀已久的女生,但卻習慣躲在螢幕後,反而不知如何在現實中與同學互動,也漸漸被推播的抗議影片洗腦,而參予有爭議的暴力抗議活動;媽媽想透過強迫沒收手機幫助家人專心吃飯,珍惜難得的聚餐時光,卻換來小女兒拿榔頭敲破塑膠收納盒搶出手機,以及兒子嚴重的戒斷症狀,沒有手機便無法靜下心做事,也因為失眠而隔天無法上學。

這些生活片段是否看來熟悉?如果是,那很可能你也有網路成癮的狀況!

The Social Dilemma
Photo by camilo jimenez on Unsplash

如果你不需要支付產品費用,那你就是產品本身。我們都是產品,我們的注意力就是被販售給廣告商的產品。
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We’re the product. Our attention is the product being sold to advertisers.

手機、網路等科技的發明,原本用意是讓人們能克服物理距離,隨時隨地都能保持聯繫。然而,當人們不能控制好使用時間與方式,很可能反而被網路科技操控。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開心的想和聚餐的好友聊天,對方卻一邊在滑手機,讓你感受到對方沒有在聆聽而講不下去?

這就是所謂的「專注力」,當我們專注在指尖時,無意間便會忽略週遭的事物,也會開啟對手機內容的接收器,想要不停繼續滑,如此一來便讓商人有機會利用推播影片時,讓我們多看一段含有廣告的精彩影片,讓有心人士利用吸睛的圖文,推廣有爭議的思想。因此,這些網路平台真正服務目標並非我們這些使用者,而是願意以低廉價格,大量投放網路廣告的商人。

The Social Dilemma
Photo by Lina Yatsen on Unsplash

我們可以從你身上獲取多少的人生?
How much of your life can we get you to give us?

網際網路的發明原本便是希望人能透過簡單輕鬆的方式交換資訊和聯絡彼此,因此這些公司會不停優化產品,貼近人性,讓我們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促使我們自主得想花更多時間在網路上。一般優化分為兩大部分,第一是「介面的優化」。好的介面能讓用戶很直觀的理解如何使用此平台,且在最短時間內,他們能找到需要的按鍵或功能在哪裡,並且在平台上完成他們的需求,我們常聽到的「A/B Testing」 便是測試介面優化的方式。

另一個是「內容優化」,讓用戶有興趣的內容才能吸引他們繼續停留和閱讀更久,這也是科技業發展出「演算法」的重要動機之一。

舉例來說,為什麼 Facebook 除了一開始的按讚功能外,後來也推出大笑、生氣、愛心等表情符號?因為當用戶按下表情符號時,心裡想著只是回應發文者貼文內容,想要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社群網站互動。然而,對 Facebook 來說,這不僅是一個圖示,更是根據用戶留下的表情符號,追蹤每個用戶的喜好,計算出要推播哪些內容給這位使用者看,才會吸引他的興趣。又或是 Google 會紀錄我們曾上過的網購網站,在我們離開網站後仍然可以在其他網頁看到那間網購的廣告。這也是透過數位追蹤,讓 Google 知道我們對什麼商品有興趣,便可以持續推播相關廣告給用戶。

The Social Dilemma
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文化的真正涵義是操控。Facebook 發現,他們可以在不被使用者意識到的情況下,扭曲現實世界的行為和情感。
The very meaning of culture is manipulation. Facebook discovered that they were able to defect real world behaviors and emotions without triggering the users awareness.

當用戶持續觀看或分享某一議題時,這些網站會透過演算法更加推播相關內容,進而影響人們身在「同溫層」中,或是「被影響價值觀」。例如,當我追蹤某一流行歌手,Facebook 可能接著推薦我也追蹤粉絲後援會,Google 開始推播這位歌手的演唱會廣告,我也可能在 Instagram 上看到搜尋頁上出現其他粉絲的追星貼文,這就是網際網路營造出的同溫層,讓我感到自己生活在這個歌手很紅的文化裡,然而可能他在現實中只是小眾歌手。

「被影響價值觀」的例子是,原本我對動物森友會沒興趣,但在 Facebook 上多次看到朋友分享的截圖,逐漸覺得角色其實蠻可愛而開始引起我的注意,接著又看到 YouTuber 玩動森的片段,發現原來這個遊戲可以與朋友互動,開始擔心我沒有玩會因而失去與朋友交流的機會,甚至為此感到憂心,所以我決定也要玩動森。這個過程就是網際網路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e Social Dilemma
Photo by Justin Snyder Photo on Unsplash

如果你想控制一個國家的人口,沒有比 Facebook 更有效的工具了。
If you want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there is no better tool as effective as Facebook.

以上兩個例子都較生活化,不會對安全直接影響,但如果這些現象發生在政治宣導或社會運動上,可能就會造成社會動盪不安。

影集中,導演帶著我們反思過去的選舉和社會運動,透過訪問科技公司主管前輩的方式,讓觀眾瞭解有心人士是如何透過社群網站等科技媒體,操弄選情和鼓舞社會議題。曝光這些操作手法和點出社會實際被影響的地方並不是要恐嚇我們使用網路的危險,相反的,是要讓人們了解閱聽人識讀能力的重要性。

有許多方式能過濾資訊,幫助我們更理性解讀,避免假消息散佈,像是閱讀一篇圖文後,可以停下來思考觀點是否偏頗;看到一則新聞時,在搜尋引擎上多看幾篇不同記者的報導,從多角度看同一事件。我們要成為自己思想的主人,別在不經意中,被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控制。

打字…不是節省時間,而是讓你保持更長時間的互動。
Typing… It is not used to save your time but to keep you engaged for longer.

各科技公司前輩都一再強調,他們建立這些網路平台初衷都是正向的,希望提升我們生活便利性與增加人際互動,然而科技是把雙面刃,在人們上癮或不善使用下,網際網路反而成了毒害,造成人與人間的分裂或衝突。

如何在生活中減少科技冷漠?可以關上手機通知、限制自己滑手機娛樂時間、聚餐時將手機收起來,只要做出正確的改變,我們就可以挽救社交媒體的好處,而且減少被科技綁架的機會。

請點擊圖片觀看!

[其他分享性文章:
你真的準備好迎接新工作了嗎?[The First 90 Days] 讀書筆記 (上)
你真的準備好迎接新工作了嗎?[The First 90 Days] 讀書筆記 (下) ]

Tiffany
  • Tiffany
  • Hello 我是Tiffany!
    目前在上海,創造夢想的樂園工作,數據分析是實現魔法的工具。

    曾任歐洲電商公司,負責美國 200+ 城市數位行銷成效追蹤及 Business Inteligence 分析 。也曾在美國數據分析顧問公司,負責矽谷網路公司多個市場數據分析 。